美国《华尔街日报》9日发表的一篇深度分析报道引发广泛关注。该报道以详实的数据和专家观点指出,中国海军潜艇部队近年来在静音性能和攻击能力方面取得显著进步,已对美军构成实质性挑战。这篇题为《美中潜舰军备竞赛》的专题文章特别强调,中国正在快速崛起为世界级潜艇强国,其新型潜艇装备了尖端技术配资平台安全查询官网,规模持续扩大,正在太平洋地区掀起一场激烈的水下军备竞赛。 报道详细梳理了解放军潜艇部队的发展历程。文章指出,在相当长时期内,中国潜艇部队主要依赖柴电动力潜艇在西太平洋执行巡逻任务。1974年服役的中国首艘核潜艇虽然具有里程碑意义,但其噪音大、航速慢的缺点十分明显。然而经过半个世纪的技术积累,中国在核潜艇研发领域取得重大突破。目前解放军现役核潜艇不仅航速大幅提升,续航能力和作战半径也显著增强。多位军事分析家预测,包括最新型的095级攻击核潜艇在内,中国新型潜艇将具备发射巡航导弹的能力。前美国海军军官克里斯托弗·卡尔森评价称:095型潜艇将拥有极佳的静音性能,这将使西太平洋的水下态势变得更加复杂。
在常规动力潜艇方面,解放军同样取得长足进步。报道特别提到中国对元级潜艇的技术升级,通过采用先进的绝气推进系统(AIP),这些潜艇不仅静音效果更好,水下持续作战时间也大幅延长。华盛顿知名智库传统基金会的高级研究员布伦特·萨德勒分析认为:中国潜艇的作战能力正在实现质的飞跃,其噪音水平显著降低,使得追踪难度成倍增加。 不过报道也客观指出,美国潜艇部队在技术层面仍保持领先优势。美军现役潜艇普遍具有更好的静音性能和更先进的作战系统,整个舰队正在进行全面升级换代。以最新的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为例,该型潜艇通过改进声学性能显著提升了隐蔽性,同时增强了武器载荷和打击能力。随着潜艇性能的提升,美中两国的战略战术也在相应调整。报道设想了台海冲突的几种可能场景:中国可能部署常规潜艇进行近海防御,同时派出核潜艇阻截美军援台部队;而美军潜艇则可能执行反舰、反潜作战,封锁台湾海峡配资平台安全查询官网,甚至对中国大陆实施导弹打击和海上封锁。 但报道同时指出,美国潜艇部队建设面临严峻挑战。哥伦比亚级弹道导弹潜艇的首艇交付时间已推迟至2029年,比原计划晚了两年;新一代SSN(X)攻击核潜艇最早也要到2040年代才能开始建造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美国潜艇工业面临严重的产能不足和维护积压问题。根据美国国会研究处的报告,2023财年有16艘潜艇因维护而停用,舰队战备率仅为67%。国会预算办公室的分析显示,美国当前每年仅能建造1.2艘攻击型潜艇,远低于维持舰队规模所需的2.33艘的年产量。这些问题,加上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(AUKUS)框架下对澳大利亚的潜艇转让承诺,使得美国及其盟友在西太平洋抗衡中国潜艇力量的难度进一步加大。
发布于:天津市卓信宝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