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为食品内参原创国内配资官网
作者丨景行编审丨橘子
前段时间,康师傅在半年报中披露,其饮品业务下滑2.6%;如果不算碳酸饮料业绩的增长,光茶、水、果汁这一块的销量下滑7.6%;相比2024年上半年少卖了13.17亿元。谁能想到,多年前一步不被看好的合作,让百事饮品(简称:百饮)成为康师傅饮品(简称:康饮)的一个支柱项目。
这也难怪在百饮的兄弟看不上康饮的业务,毕竟,当年康师傅和百事饮品合作后,百饮可谓百废待兴,大量在康饮过得不是很愉快的兄弟“被”来到百饮,他们也是憋着一口气。这些年,康饮这块儿也确实不争气,业绩没啥太大起色。
这不,2025年的第三季度也快结束了,康饮的业绩依然不见好转的迹象,就连一线的业务也准备放弃2025、着眼2026了。
腰斩的薪水
“现在,我们谁要是能100%完成2024年业绩,那就是冒进,完成80%的业绩都需要努力”,康饮北销公司的基层管理者老韩说。
众所周知,快消企业对业绩的考核没有比上一年业绩低的,无论你能不能完成,这个KPI肯定是2025年要比2024年的业绩增长上几个点的。
可对康饮诸多在一线打拼的兄弟来讲,不要说完成2025年的KPI了,能保住2024年业绩不下滑都很难做到。要知道北销是康饮表现相对强势的区域,虽然业绩大盘不如南销,但其它竞品表现的也不太好。所以,南区体量大,但竞争并没有优势,在北销下滑的情况下,南销自然也好不到哪里,尤其是华南大区,这个体量可过50亿的区域,这几年业绩都是近双位数下滑的。
业绩下滑的同时,体现在基层主任们身上的就是收入下降。
“疫情前,我一年工资税后能拿10万,好一点还能再往上多个2-3万。疫情期间,年收入也差不多能拿到8-9万,当时想着,未来再差还能比这个差吗。”老韩无奈的说,“没想到还真的是更差了,去年7万,今年算下来也就5万了”。
“拿多少钱、干多少活,拿一半的钱那就上半天的班”,南销售公司的老马无奈地说到。不是不想努力,实在是努力没有意义,不会因为你的努力业绩就会往上升。
但事实上,对待工作,大家还是有一份热爱在的。当公司有一些急事或下面新进业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,老马们还是会主动加班解决的。比如,在沟通当天,已经是晚上6点左右,老马说要去一个校园点解决问题。这就是一线基层的管理者们,一边说着公司的不厚道,拿着一个月4000的薪水,可真遇到问题了,他们也是真的上。
“十几年了,这点觉悟还是有的”。网点的问题好解决,但摆在大家面前的实际困难却也真的超出了这些主任们的能力范围。
在业务主任看来,今年康师傅饮料在市场上的需求是没怎么衰减的,你只要“倒挂”出货,把价格往下调一调要货的人还是特别多。下半年,这样的情况就是各个区域都想着把量往上冲一冲,不要80%都拿不到。如此一来,市场上各种货漫天飞、各种倒挂着货,下面各经销商之间也就是省内窜货,而一些大点的经销商更狠,在网上窜全国。这感觉有点像乳业巨头这两年的困境,可能消费的人群数没变,但是大家不愿意正价拿货。
这就导致一个结果,明明康师傅去年就涨价了,按理论上经销商的利润会增长。但实际上,经销商为了完成任务、回笼资金等,不得不低价出货,那么利润更低。自然地,业务人员在经销商那里也没啥话语权:你没让经销商挣到钱,别人凭什么听你的。
虽然,涨价后终端利润是高了些,但各种促销导致终端消费者其实也有点算不过来、实际买到手,到底比以往便宜没,也就是4元1L的饮料,你现在卖5L给我一大堆的促销,我真的到手是比4元高了、还是低了。终端促销多,消费者热情减少,所以,很多消费者就想出一个办法,多在平台上下单。
通常,平台上的价格其实也是比4元多一些,因为它对比的标价是5元,你折扣下来到消费者手里也在3.8-4元。这还是平台给消费者算了价格的,那些线下的终端网点,消费者自己能算明白吗?
于是,大量本该归于线下终端的消费者去线上购买,线下的消费者本应在户外考虑便捷、享受冰爽,但在终端只能选择其它竞品。同时,也不得不说,相较于东鹏特饮、农夫山泉这些常年做活动、中奖率高的企业,康饮的促销多少有点不被消费者认可。
“脱节”的业务
在市场一线的兄弟们眼中,公司现在最大的问题是,高层以数字目标为导向,中层在粉饰太平,只有一线的兄弟在实打实地吃苦。一边吃苦还要一边造假,不然,这个苦可能更大。没办法,高层与一线是无法共情的。
一线的兄弟无法理解高层的高瞻远瞩,就像他们不明白为什么公司说未来500ml的饮料也要涨价,或者变相涨价的方式就是出高价的3元。而今年出的几款植物饮料、无糖茶在市场上也是销售遇冷。其实,大家都预料到动销不会好,只是没想到能差成这样子。说白了,还是价格问题。你一排的2.5元-4元的饮料,突然出现个卖6元、7元的产品,消费者是真难接受的。
相较于涨价,新品的不成功,大家的意见其实并不大。毕竟,在一线的兄弟看来,这些都是风来了公司才出的产品,很有可能被这些“风口”欺骗,大家不过是花“经销商”的钱赌下未来。
我们说涨价的问题除了消费者选择差外,还在于下面的经销商对于康饮的归属感在变差。涨价了,大家也没挣到钱,不挣钱是这几年最真实的康饮经销商写照:因为经销商现在变得更多了。很多人觉得在财报上明明显示康饮的经销商是在逐年减少的,怎么又说是经销商在变多。
从现实层面来讲,或是很多小体量的经销商并没有统计上。这就不得不说说康师傅推出的二阶直营了——康师傅把原来的小批发客户变成自己的三阶经销商。这样的好处在于削减了一层经销商。原来的二阶客户是去大经销商那拉货,现在是直接去鼎通物流仓库拉货就可以。这对于开发市场、提升市场销量上限绝对有好处,因为大家的二阶变三阶,而三阶们本来就是坐批为主,真正干活是的是二阶配送,增加这部分小客户的利润和自主权,能让空白区域大大减小。
其实,这个策略与可口可乐的101客户极其相似。大量的101客户配送,这个101客户体量并不小,有些都是娃哈哈、元气森林等产品的经销商。但当下可口可乐的问题也是没人愿意做101客户,因为价格倒挂,从公司那进货不如从业务那里倒货了。
今天的可口可乐就是康饮正在进行着的。你有大量的二阶变三阶,导致的结果就是大经销商不愿意做;小批发商们大多也是为了回笼资金的抛售,乱价。当你的网点铺市率到一定程度时,过量的二阶直营就是内卷,自己抢自己市场。
这是经营管理必然会面临的困境,可口可乐没解决,康饮也很难解决。回归大客户制?这显然不可能,毕竟这些年投入了相当高的成本,现在能想的办法就是如何解决这些二阶客户,不然未来这个二阶客户也将越来越少。
卓信宝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